close
這幾天阿嚕咪不知道怎麼了..喝奶量從3小時120CC突然驟降到不到80CC
問了有經驗的媽咪..她們給的答案是應該不會那麼早就在厭奶!!給我的建議
是有沒有可能脹氣?抹了脹氣膏.也幫他按摩了..不知道情況會不會改善
文/劉繼珩 採訪諮詢/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美惠
寶寶4~6個月大左右,好奇心與日俱增,因為脖子的肌肉張力較好,開始對身邊的
事物感到新奇,也會分散他吃東西的注意力,此時正為常見的厭奶期。而且發展上
舌頭碰到東西往外吐的反應也會消失,若沒有適當添加副食品,用小湯匙餵食以訓
練寶寶的口腔協調功能,寶寶日後可能會只喝奶不想吃固體食物,
Part II 辨別厭奶的方法
計算奶量 即可判斷是否厭奶【圖—兒童手冊P16整頁中拉出「飲食狀況」欄目】
「要如何知道寶寶是不是進入厭奶期了呢?」這是令很多爸媽感到疑惑的問題。
陳美惠醫師表示,寶寶進入厭奶期之後,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奶量變少了,因此可
以計算寶寶每天所喝的奶量,如果低於所需的奶量,沒有生病發燒,且年紀也符合
4~6個月大,寶寶就可能已經進入厭奶期。
【寶寶每天所需的奶量】
一般而言,4個月內的寶寶,計算奶量的公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。
(體重×120~150c.c.)÷餐次/(天)=一餐的奶量
【Example】4個月大的寶寶,體重大約6㎏,一天大約喝6餐。
(6㎏×120~150c.c.)÷6= 120~150c.c./每餐
~~搞定厭奶期7大招
第1招 不用強迫手段
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ㄋㄟㄋㄟ喝太少,會長不大,於是採用強迫的方式,勉強他非喝不可。
陳美惠醫師認為,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「吃」產生恐懼。其實只要寶寶喝的份量、身高
、體重等發展狀況,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,並不需要強迫他喝奶,這個時期家長應該思考
,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副食品,而非強迫他喝奶。
第2招 改變餵食方式
當寶寶出現厭奶的徵兆,爸媽可以從改變餵食方式做起,採取較為隨性的方式,不需要
按表操課,以少量多餐為原則,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。陳美惠醫師並建議家長,可以
藉由遊戲,消耗寶寶的體力,例如:按摩、肢體活動等,當他精力耗盡、感到飢餓,進
食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。
第3招 營造用餐環境
進食的環境盡量以柔和、安靜的空間,取代充滿人聲和電視聲的地方,因為此階段的
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,用餐時若有人在旁逗弄他,或出現很多能吸引他注意力的
玩具、聲音,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「吃飯」更有趣,自然就不想吃了。
用餐環境中有太多玩具,會影響寶寶食欲。
第4招 奶洞大小要適當
有時候寶寶喝奶喝的少,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,使寶寶吸得不順暢,
因此喝的量才減少。陳美惠醫師建議家長,先將奶瓶倒過來,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
的奶洞,是否能讓ㄋㄟㄋㄟ順利流出,通常最佳的速度約是1秒1滴,滴不出來或滴
得太快,對寶寶都不好。
第5招 不要常換奶粉
看到寶寶不愛喝奶,家長可能直覺想到「是不是這個牌子的奶粉,寶寶喝膩了?」
陳美惠醫師認為,可以嘗試更換別牌的奶粉,但不要今天換A牌,寶寶似乎沒有很
愛喝,隔天馬上又換B牌,更換的速度太頻繁,寶寶不但沒有時間適應,也會感到
困擾。如果要換新牌子,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,最好和舊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,並
觀察一週排便狀況,若排便正常,表示適應良好,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。
陳美惠醫師認為,進入厭奶期後,更換奶粉牌子的效用有限,如果試換了1、2次,
仍舊沒有起色,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。
第6招 適時添加副食品
4個月大左右的寶寶,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,副食品大約吃1、2餐即可,
因此當寶寶對ㄋㄟㄋㄟ感到厭倦,不妨給他/她一點新的嘗試。可從米粉、米精
或稀釋的果汁開始,陸續再加入蔬菜泥和果泥,不過記得要遵守「1次加1種」
的原則,從1小茶匙開始,再慢慢累加份量。陳美惠醫師表示,每種副食品可先
嘗試3~5天,並觀察寶寶的狀況,如果他/她不喜歡或是皮膚出現疹子、便便變
稀等情形,建議先暫緩添加此種副食品,等過陣子再嘗試。若是有過敏的家族史
建議餵食母乳或部份水解奶粉到寶寶6個月大,之後再添加副食品,而添加的副
食品也以低致過敏性為優先。
第7招 放寬心看待厭奶
照顧寶寶的人,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,當照顧者很焦慮或強迫寶寶
喝奶時,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。陳美惠醫師表示,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
、正常,也沒有生病,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,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寶寶的厭奶期
,不要和寶寶為了「吃」展開痛苦的拉距戰。
問了有經驗的媽咪..她們給的答案是應該不會那麼早就在厭奶!!給我的建議
是有沒有可能脹氣?抹了脹氣膏.也幫他按摩了..不知道情況會不會改善
文/劉繼珩 採訪諮詢/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美惠
寶寶4~6個月大左右,好奇心與日俱增,因為脖子的肌肉張力較好,開始對身邊的
事物感到新奇,也會分散他吃東西的注意力,此時正為常見的厭奶期。而且發展上
舌頭碰到東西往外吐的反應也會消失,若沒有適當添加副食品,用小湯匙餵食以訓
練寶寶的口腔協調功能,寶寶日後可能會只喝奶不想吃固體食物,
Part II 辨別厭奶的方法
計算奶量 即可判斷是否厭奶【圖—兒童手冊P16整頁中拉出「飲食狀況」欄目】
「要如何知道寶寶是不是進入厭奶期了呢?」這是令很多爸媽感到疑惑的問題。
陳美惠醫師表示,寶寶進入厭奶期之後,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奶量變少了,因此可
以計算寶寶每天所喝的奶量,如果低於所需的奶量,沒有生病發燒,且年紀也符合
4~6個月大,寶寶就可能已經進入厭奶期。
【寶寶每天所需的奶量】
一般而言,4個月內的寶寶,計算奶量的公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。
(體重×120~150c.c.)÷餐次/(天)=一餐的奶量
【Example】4個月大的寶寶,體重大約6㎏,一天大約喝6餐。
(6㎏×120~150c.c.)÷6= 120~150c.c./每餐
~~搞定厭奶期7大招
第1招 不用強迫手段
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ㄋㄟㄋㄟ喝太少,會長不大,於是採用強迫的方式,勉強他非喝不可。
陳美惠醫師認為,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「吃」產生恐懼。其實只要寶寶喝的份量、身高
、體重等發展狀況,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,並不需要強迫他喝奶,這個時期家長應該思考
,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副食品,而非強迫他喝奶。
第2招 改變餵食方式
當寶寶出現厭奶的徵兆,爸媽可以從改變餵食方式做起,採取較為隨性的方式,不需要
按表操課,以少量多餐為原則,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。陳美惠醫師並建議家長,可以
藉由遊戲,消耗寶寶的體力,例如:按摩、肢體活動等,當他精力耗盡、感到飢餓,進
食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。
第3招 營造用餐環境
進食的環境盡量以柔和、安靜的空間,取代充滿人聲和電視聲的地方,因為此階段的
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,用餐時若有人在旁逗弄他,或出現很多能吸引他注意力的
玩具、聲音,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「吃飯」更有趣,自然就不想吃了。
用餐環境中有太多玩具,會影響寶寶食欲。
第4招 奶洞大小要適當
有時候寶寶喝奶喝的少,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,使寶寶吸得不順暢,
因此喝的量才減少。陳美惠醫師建議家長,先將奶瓶倒過來,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
的奶洞,是否能讓ㄋㄟㄋㄟ順利流出,通常最佳的速度約是1秒1滴,滴不出來或滴
得太快,對寶寶都不好。
第5招 不要常換奶粉
看到寶寶不愛喝奶,家長可能直覺想到「是不是這個牌子的奶粉,寶寶喝膩了?」
陳美惠醫師認為,可以嘗試更換別牌的奶粉,但不要今天換A牌,寶寶似乎沒有很
愛喝,隔天馬上又換B牌,更換的速度太頻繁,寶寶不但沒有時間適應,也會感到
困擾。如果要換新牌子,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,最好和舊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,並
觀察一週排便狀況,若排便正常,表示適應良好,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。
陳美惠醫師認為,進入厭奶期後,更換奶粉牌子的效用有限,如果試換了1、2次,
仍舊沒有起色,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。
第6招 適時添加副食品
4個月大左右的寶寶,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,副食品大約吃1、2餐即可,
因此當寶寶對ㄋㄟㄋㄟ感到厭倦,不妨給他/她一點新的嘗試。可從米粉、米精
或稀釋的果汁開始,陸續再加入蔬菜泥和果泥,不過記得要遵守「1次加1種」
的原則,從1小茶匙開始,再慢慢累加份量。陳美惠醫師表示,每種副食品可先
嘗試3~5天,並觀察寶寶的狀況,如果他/她不喜歡或是皮膚出現疹子、便便變
稀等情形,建議先暫緩添加此種副食品,等過陣子再嘗試。若是有過敏的家族史
建議餵食母乳或部份水解奶粉到寶寶6個月大,之後再添加副食品,而添加的副
食品也以低致過敏性為優先。
第7招 放寬心看待厭奶
照顧寶寶的人,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,當照顧者很焦慮或強迫寶寶
喝奶時,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。陳美惠醫師表示,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
、正常,也沒有生病,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,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寶寶的厭奶期
,不要和寶寶為了「吃」展開痛苦的拉距戰。
全站熱搜